分享缩略图

樱花 茶杯狐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汇聚商机、促成交易——“中国文化产业第樱花 茶杯狐

2024-06-03 03:22:1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深圳5月30日电 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突破14万人次……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日前在深圳落下帷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聚焦“首展”“首发”“首秀”,吸引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搭建起文化产业交流交易大平台。

一年一度的文博会闭幕,文化产业新项目、新合作开启。

在本届文博会上,一群可爱的动物玩偶吸引了不少观众关注体验。这些玩偶看上去与普通的毛绒玩具一样,但其内部嵌入了人工智能系统。依托语言大模型,动物玩偶变成了AI玩伴,可以与小朋友们开展交流互动。

深圳市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志告诉记者,这是他带着AI玩伴产品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在这个大平台上收获了大量的资源,不仅招募到了200多位核心体验用户,还与多地的文旅主管部门以及知名IP运营企业建立了联系。

“接下来,我们要抓紧把文博会上获得的资源对接好,争取在成都、哈尔滨等地的景区打造AI玩伴互动项目,还要与珠海一家动画IP企业协商合作细节。”文博会结束后,郭志的日程排得更满了。

“明年还要参加文博会。”郭志说。

本届文博会全面展示了前沿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期内举办了100多场创新项目发布会以及20多场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52家分会场策划推出了超过400场展示交易活动。得益于高密度高强度的资源匹配,很多企业在文博会上成功找到合作伙伴,拓展出全新商机。

文博会刚刚落幕,一场座谈会在深圳市福田区召开,来自福田区商务部门、文旅部门、相关街道、商圈的代表与上海一家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对接,洽谈如何让文博会上达成的意向尽快落地,在深圳开设华南地区旗舰店。

文博会“长尾效应”持续发酵。有的企业在文博会上拿到订单后,正加速调整生产线、优化产能,以求按时交付产品;有的企业安排专人重点关注文博会成果,抓紧研判相关合作。

本届文博会首设国际文化贸易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展会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阅文集团、雅文传播、米哈游等“出海”头部企业,带着在海外广受欢迎的网文、网剧、网游产品参展,展示中国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的多元探索,还有不少企业通过文博会这个平台链接全球资源、深耕国际市场。

枫叶互动是一家从事互联网内容创作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在北京和深圳设有子公司,其短剧APP近年来成为欧美市场的“爆款”,下载量位居手机应用商店前列。枫叶互动北京公司总经理南亚鹏表示,通过参加本届文博会,公司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找到了更多的优质内容,与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机会共同开发海外市场。

作为创办于深圳的国家级展会,在服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文博会直接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本届文博会上,中南通用航空(广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云栖望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低空观光旅游运营项目协议。随着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游客有望乘坐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从空中游览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

来自文博会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首届文博会至今,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7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增长至8%左右,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巩固。

本届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李强强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继续借助文博会的平台,汇聚海内外优质产业项目、产品、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度,在加快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扩大文化消费、拓展文化贸易等方面持续发力。

新华社记者陈宇轩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