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肉蒲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六一”儿童节 在动植物园“遇见”童年肉蒲团 在动植物园“遇见”童年

2024-06-03 04:28:17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哈尔滨5月31日电 题:“六一”儿童节 在动植物园“遇见”童年

新华社记者张玥、张启明

做了大人太久,你是不是也怀念童年的随心所欲、无忧无虑?过“六一”儿童节也不只是小朋友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大朋友走进动植物园“遇见”童年。

在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有一个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的龙沙动植物园,这里居住着来自五大洲的200多种3000余头(只)珍稀动物,汇集了北纬47度上的120多种珍稀植物。

德州牧场、非洲部落、澳亚世界、灵长雨林、奇幻生态、北美大草原——手握一份景区导览图,仿佛拿着一份藏宝图,神奇的动物世界正等待被开启。

在龙沙动植物园里,记者偶遇了一群正与非洲演员学打非洲鼓的孩子们,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节奏感强,表情丰富。坐在婴儿车里的小观众乐得手舞足蹈,高声地笑着、叫着,围观的大人们也被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感染着。

龙沙动植物园内,孩子们在打非洲鼓。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

进入动物幼儿园的大门,一只外表呆萌、身材圆滚的水豚,正和它的陆龟“室友”打得火热,引得游客们嬉笑拍照。

“这是我见过最波澜不惊的面孔”“水豚是动物界的社交天花板啊”“它简直就是情绪稳定大师”……更让人们着迷的,是水豚稳定的精神状态:平静温和、淡定佛系、松弛自洽。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它都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把“随遇而安”演绎到了极致。

龙沙动植物园中的水豚和它的陆龟“室友”。(徐进 摄)

当你感到社交疲劳时,不妨学学水豚的“松弛感”。面对外界的纷扰杂乱时,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用稳定且强大的精神内核,勇敢接纳生活中的惊涛骇浪。

今年元旦出生的非洲狮三胞胎依偎在一起呼呼睡着大觉,隔壁两只棕熊宝宝跟树墩较着劲,滑稽又笨拙的动作,让游客都替它们着急。

非洲部落中,斑马悠闲地咀嚼着胡萝卜,一只长颈鹿挺着骨骼奇特的脖子悠闲地散着步,引来许多游客围观。

“我们这次是专门‘追星’的,就是这只一‘脖’三折的长颈鹿。”哈尔滨游客郭世琦头戴长颈鹿角发卡,叫闺蜜帮自己和长颈鹿拍照。

龙沙动植物园内,游客喂食长颈鹿。(徐进 摄)

如今,像郭世琦一样爱逛动物园的年轻人很多。从美团线上售票数据来看,曾经以儿童为主要客群的动物园,现在的游客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年轻人成为参观主力。

“看长颈鹿嚼树叶好解压。”“动物园对打工人来说是治愈的好地方。”通过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动物园”,不难发现,逛动物园已经成了当代年轻人“自然疗愈”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充分满足了他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好奇。

“过去被认为是儿童专属的动物园,正在成为不同年龄段游客竞相奔赴的旅游目的地。”龙沙动植物园策划部经理徐进介绍,年轻人希望通过亲近大自然、亲近小动物,来降低内心的精神内耗。近两年来,龙沙动植物园接待团建单位人数超过15万人次。

航拍龙沙动植物园全貌。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

“让‘人参观笼子里的动物’变成‘人去动物家做客’,这是我们希望带给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感受。”徐进说。

在龙沙动植物园,很多动物都拥有自己的“前屋后院”——狼拥有一大片山头,心情不好就可以不出来“社交”;东北虎悠闲地踱着步,像是在炫耀着自家的豪宅;美洲狮小两口躺在自家院子里晒着太阳,悠然自得……

当“动物园不是花钱看动物的地方,而是学会看待动物的地方”这种理念被推崇,动物园与年轻人碰撞出新的火花。

结束了奇妙的动植物园之旅,除了重温童年记忆,情绪价值也被拉满,尤其是对动物们那份纯粹与恣意的向往,对童年旧时光的怀念,还有面对动物和大自然产生的快乐多巴胺。

视频:张启明、张涛

策划/编辑:王黎

海报制作:张启明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