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一汽大王驾到遥控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优化服务举措、发挥互联网功能……这些举措一汽大王驾到遥控器服务举措、发挥互联网功能……这些举措化解儿科就诊看病难

2024-06-03 04:45:2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促进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状况。”其中提到,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而就在差不多十年前的时候,全国的儿科医生数量就呈现出需求缺口。《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平均每2300多名儿童才有1位儿科医生。而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当时全国儿科医生只有11万多人,缺口达到20万左右。这两组数字共同体现的就是一件事儿,当时的儿科闹起了“医生荒”。当时到底什么样?一起通过当年的新闻报道,去看看全国各地的医院儿科看一看?

2016年1月新闻报道: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大厅异常拥挤。在人口大省河南,儿童约有2500万人,而注册的儿科医生只有5100人左右,也就是说,将近5000名儿童中才有1名儿科医生,比起全国的平均数量还少一半。在广州一家医院儿科急诊,长期以来,只有五名医生轮流上班,五名医生中有一人辞职,使得日常值班都无法进行下去,医院只得作出限制急诊儿科接诊范围的决定。在南京,一家三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只有一名,且还是退休返聘的,医生病了儿科只能停诊。

全国儿科医生数量为何能短期内实现增长?

目前,全国儿科医师数量增加到了20.58万人,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74.4%。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从2015年到当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增加了四分之三,也就是说可以用“大幅增长”,或者“数量激增来”来形容。是什么原因让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激增呢?来听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的解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倪鑫:十八大以来,加大了对儿科的整体建设的各项政策支持。第一点,我们恢复了医学院校的儿科招生。比如说在2018年,42所高校设置了儿科学专业,还有9所高校设置了儿科的中医学专业。另外,对于儿科医生毕业以后的培训,我们统计有40所高校设置了“5+3”儿科的一体化培训。这是在大学当中恢复了我们的儿科的招生。

第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我们也开始了转岗医生培训。也就是说在儿科高峰期,每年冬天比如说流感都是儿科的高峰期,我们通过对于内科医生的转岗培训以后,在高峰期能够过来和儿科医生一起,来看孩子的普通病、常见病。

第三点,在儿科的硬件建设方面,也明确给予了政策支持。一个城市,当人口大概是在300万的时候,就要有一所独立的儿童医院。从目前来看,我们开设儿科综合的医院,到现在增加了两万余家。同时从国家级的财政也给了儿科建设的一个定点支持。我们在2017年设定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一个由上海、北京组成和6家国家儿童医疗区域医疗中心。

第四点,在儿科医生的待遇保障、薪酬保障方面也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在要求当中,明确提出儿科医生薪酬不能低于同级的医务人员。

第五点,也明确提出要给予儿科医师职称晋升的政策倾斜。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基本上我们国家中西部儿科医生短缺这种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2016年分别发布了21号文件和31号文件。这两个文件也明确都提出了,要设定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富有效率的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在政策文件的支撑下,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总体协调下,十年来儿科医生得到了大力增长。

优化服务举措 科技为患儿提供更优质服务

儿科医师数量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儿科就医难的问题,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完全解决广大儿童群体的就医看病需求,家长们仍然会为了能给孩子挂上号、看上病而烦恼。这个时候,数字技术、移动支付等新兴的科技手段也开始帮家长为孩子就医提供方便。北京儿童医院就推出了多个优化服务举措,着力打造覆盖就医全流程的智慧医疗服务标杆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结合儿童就诊季节性特点及儿科专业特点,医院优化再造门诊流程。

环节上做“减法”,取消门诊患儿到院后的取号环节,预约病人可直接凭线上二维码自助报到后就诊,减少院内奔波。

服务上做“加法”,为患儿提供覆盖就诊全流程的智慧导诊服务,基于诊疗流程,通过相应节点的信息推送,告知患儿及家属下一个诊疗环节的地点、注意事项等。

与成人相比,因儿童难以本人操作、身份信息匹配难度大等,儿童医保移动支付面临更多难题,在充分考虑儿童就医特点后,北京儿童医院优化医保移动支付“亲情绑定”线上流程,支持多位家庭成员陪伴孩子就医支付,进一步提升了医保患儿支付效率。同时,积极推进患儿线上自助办理入院,实现自费和医保患儿住院全流程线上登记缴费等手续,减少住院患儿窗口排队。

结合北京市“三医联动”试点工作,北京儿童医院积极推进试点医院处方流转和药店医保线上结算工作,解决儿科用药“卡脖子”瓶颈问题。该措施落地后,患儿可在北京儿童医院牵头的儿科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及相关药店就近开具和购买儿童用药,减少患儿集中在儿童医院就医取药,让患儿就近获得优质儿科医疗服务。

化解儿科就诊看病难 还有什么措施?

有了儿科医师的数量增长、也看到了科技力量的高效助力。化解儿科就诊看病难还有什么措施?继续来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的解读。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倪鑫: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我们主要做了三大方面的努力。

第一个方面,在2013年我们就推动了“全国儿科是一家”这样一个概念。把全国各地从事儿科的人员和北京儿童医院联动起来,我们叫做六个共享,专家共享、保健共享、科研共享、教学共享、人才共享、管理共享。实现一个目标叫“医生移动病人不动”。通过这样一个体系,尽量让不同地区的孩子就医的时候,普通病、常见病在当地就能解决。只有疑难重症,才需要到北上广的大医院来。通过我们的专家下沉、管理下沉、品牌下沉,让每一个地区的孩子都能够在当地看病,这是国家从2020年继续去推动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开辟了全国和北京市的互联网的诊疗。尤其是在去年呼吸道高峰的时候,医生通过互联网就可以给孩子看病。同时通过电子药房,能够把儿童医院在互联网看病以后开的处方药,或者从医院拿,或者从指定的药店拿。

第三个方面,从北京市来讲,我们也希望能让每一个人在家里,通过我们的互联网手段,线上挂号的时候,就可以把医保所支付的线上就结算了。同时在手机上会自动跳出一个二维码,上面就会告诉你大概几点到医院来看病。在那个时间段,到了医院指定的诊区,进行现场二维码扫码报到后就可以看病了。同时通过二维码随时线上支付,线上还有手机导诊。通过这样一个便捷的方式,希望到儿童医院看病的所有患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完成就诊。

【责任编辑:刘维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