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应急管理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部署到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什么是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为什么会发生证书造假现象?哪些行业领域证书造假高发多发?持假证上岗会造成什么危害?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目前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包括三类,一类是对高危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一类是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监管人员,这是必须持证上岗的,第三类就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操作证造假的比较多的,一个是住建部门的电工,架子工,就是咱们的高处作业,包括我们应急部管理的焊工,还有市场监管总局的特种设备操作证,这是市场需求量比较大,造假、制假比较多的几类。

特种作业证俗称安全证,包括电工证、焊工证、高处作业证等,由于这些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危险性,所以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从这几年的事故来看,无证上岗、假证上岗危害特别大,比如说河南安阳特别重大事故,就是因为操作人员无证电焊引发的火灾事故,浙江武义的重大事故也是无证操作上岗,所以这些事故反过来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管理。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类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相关从业人员并未通过正规渠道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借由网络、线下等渠道违规获取证件;部分培训和考试机构借机相互勾结,在培训、考试环节弄虚作假,甚至参与组织考生作弊,售卖假证。

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乱象丛生

那么,安全生产资格证书都是如何造假的?常见的假冒安全生产资格证书又涉及哪些领域?

发布会介绍,特种作业操作证造假在线上和线下都存在:一类是通过网络、线下等渠道售卖的,官网无法查证的假证件;另一类是官网能查到的真证件,但属于培训考试机构监考不严,纵容、参与甚至组织考生作弊,在考试环节弄虚作假帮助考生取得的证件。还有一类假证,通过不法分子搭建的假冒政府网站可以查询到,迷惑性强。针对这几种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会联手重拳打击。

近年来,因违规电焊作业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尤其典型和高发,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特种作业操作证“含金量”高,有了操作证,工资待遇便会有很大提升,因而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如果你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比如说你有了电工证、焊工证,工资高的都要翻一番,所以就有需求。有需求,正规的培训又很难获取,所以这就引发了一些不法分子歪门邪道,就开始制作假证。

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从业人员要自觉抵制买卖安全生产假证行为,不要轻信免考、速成等虚假宣传,要从官方网站查询培训考试机构,参加正规培训考试取证。发现的证书涉假问题线索,可以通过安全生产举报热线12350、各地区有关部门官方网站投诉举报窗口等渠道进行举报。

部署开展专项行动 清除“假证”土壤

针对安全生产领域涉假证问题带来的各类乱象和事故隐患,今年以来,应急管理部会同公安、住建等部门开展了专项行动,通过同时开展打击和服务引导两手抓的工作,清除“假证土壤”。

发布会介绍,相关部门近些年持续推动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治理,查处打击证书涉假违法犯罪活动,5月12日,应急管理部、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一是强化全链条打击,贯穿制假、售假、买假、用假、虚假营销等多个环节,不仅在使用现场,更要从源头上杜绝假证空间。二是强化多部门联合,9个部门加强联动,进行了多次会商,按照“打什么、如何打、谁来打”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各自职责职能,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严密网络。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等法律法规都对证件制假、造假有明确的规定。面对当前制售假证的各类新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现在我们感觉一方面法规需要完善,更重要的是执法宽松软,包括执法不严、执法虚的问题很严重,所以我们现在加大了执法的力度。

据悉,市场监管总局与应急管理部在3月份启动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目前全国6000余家培训考试机构已全面开展了自查自改,其中有4356家已完成自查自改,整改问题12700余项。

1.9万余张证书造假

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应急、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联合执法检查时,查处了一起特大跨省伪造操作证案件,涉及1.9万余张安全生产资格证书造假。

去年2月底,北京市西城区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联合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执法时,检查工人白某某持有的“焊接”特种作业证,扫描该证上的二维码后,跳转到一个与应急管理部网站高度相似的虚假网站,检查人员初步判断,白某某持有的“焊接”特种作业证为伪造证件。相关部门立即组织精干力量核查线索,公安部门前往十多个省份,抓捕造假贩假上游犯罪分子和“中间商”。在该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建立假冒政府查询网站,然后发展多名代理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向他人售卖假证,共计制作假证1.9万余张,其中假冒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1.27万张、特种作业操作证4300张、特种设备操作证1300余张。目前70余名涉案人员已悉数到案,案件仍在办理中。

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此类案件的治理,还存在治理上的难点,查处难度大。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假网站它的服务器多数还在境外,查起来,难度非常大。假冒网站点击进去,证书在这个网站上查询,一般的普通的工人看不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相关部门提醒,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平台查验证书真伪:

一是应急管理部开设的“国家安全生产考试”微信公众号;

二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开设的“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

三是市场监管总局官网等渠道查询。

接下来,针对近些年来出现的新行业新业态等情况,相关部门介绍将会在重点领域深挖彻查,持续打击,不断推动法律法规完善,营造安全生产良好生态。

应急管理部执法工贸局局长 杨智慧:比如说一些新兴的游乐设施,密室逃脱,剧本杀,像这些场所,它实际就是一种特种作业,但是我们法律法规因为当时没有这种情形,就没有规定得那么完善。我们这一次也要健全起来,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