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疾风骤雨致北京多地树木倒伏

市园林绿化局组织抢险人员紧急清运 后续会在相应位置补植

抢险救援人员在海淀区知春路清理倒伏的树木 摄影/本报记者 王斌

昨天(30日)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和降雨,造成北京多地树木的树枝被刮断。16时多,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海淀区知春路,在豪景大厦前,两株大树已经被连根拔起,横躺在非机动车道上,粗大的树根暴露在地面上。旁边的三株大树也有树杈被大风吹折。

倒伏的大树和折断的树枝,很快引起了过往市民的注意。一时间,人们纷纷驻足围观,有的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有的则议论纷纷,讲述着大雨突降时的狼狈。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倒伏树木四周已经拉起警戒线,占用的非机动车道区域采取断路处理。两端路口处还有交通协管员正在疏导往来车辆,引导自行车临时借用机动车道最右侧慢行。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海淀市政集团新海园林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崔金洋作为第二项目组的负责人,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即带领抢险救援队伍赶到了现场。他们身穿统一的反光马甲,手持油锯等救援工具,在警戒线内紧张而有序地展开工作。

“我们一到达现场,就立即对情况进行了评估。”崔金洋说,“粗大的树枝横躺在地面上,仅凭人力是无法移动的。我们决定先使用油锯将折断的树枝切割成小段,然后用工程车进行清运。”在崔金洋的指挥下,抢险救援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整个过程中,抢险救援人员展现出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安全完成处置任务。

崔金洋对北青报记者说,15时左右,海淀区突降阵雨,并伴随短时阵风。“风力很大,可达9级左右。事发地正处在风口上,周边有很多高大楼宇,瞬时大风造成了树木倒伏。正在附近区域打扫卫生的环卫人员发现树木折断、倾倒的情况后,立即上报情况。随即我们立刻安排抢险救援人员到场处置。按照规定,接到险情后必须30分钟以内到场。”崔金洋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电话,协调吊车赶往现场。“被连根拔起的这两棵树太粗大了,需要借助吊车将其运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海淀市政集团新海园林公司承担海淀区范围内的城市绿化管理及园林工程养护等工作。新海园林公司将职责范围划分为八个区域,对应不同的项目组。崔金洋所在的第二项目组,负责西直门至上清桥之间约140万平方米的养护面积。“5月30日中午,我们接到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风及雷电预警信息,我们项目组的35名抢险救援人员随即进入备勤状态,并对4辆工程车、2台吊车进行全面检查,准备好油锯、梯子、大绳等作业工具,随时待命。”

在抢险救援的同时,崔金洋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规范。他说,对于现场两株已经被连根拔起、无法成活的树木来说,抢险救援人员可以直接将其清运走,尽快恢复道路畅通,后续园林绿化部门会在相应位置进行树木补植。而另外三株受灾树木,它们的主干未折断、树根未受损,只是一些枝干折断,并不会导致树木死亡,抢险救援人员会用油锯将折断的树枝切除、清运,随后会有专业的树木养护人员对受伤部位进行处理,防止病害发生。崔金洋表示,被大风吹倒的树木如果砸中了汽车、甚至行人,公共产权的行道树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均可申请保险进行赔偿。

北青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昨日,北京多地树木出现倒伏情况,市园林绿化局结合行业实际,第一时间对大风降雨应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点围绕森林防火、绿化管理养护、公园游园安全和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内容强化防范措施落实。

据悉,市区两级园林绿化部门依托绿化队、养护公司、辖区公园,组建了200余支、450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在岗备勤,科学布控,加强巡查巡视,随时做好处置倒树折枝等突发情况准备。从全市调度情况看,各处险情就近应急抢险队伍均能第一时间到位参与处置。随着北京即将入汛,园林绿化部门将加强对城市绿化树木的巡查和管理力度,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和安全稳定。 (文/本报记者 王斌)

释疑

昨天北京连发雷电蓝色、大风蓝色和冰雹黄色三道预警

北京5气象站记录到12级极大风速

受强雷雨云团影响,昨天下午,北京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天气,局地伴有小冰雹。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台获悉,昨天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8至10级短时大风,极大风出现在丰台千灵山,达到13级。疾风骤雨过后,本市部分地区出现大树倒伏现象。

昨天,北京天空上演了大“变脸”。上午,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紫外线很强,气温也在快速升高。午后,天空云量逐渐增多。13时40分到14时45分,北京接连发布了雷电蓝色、大风蓝色和冰雹黄色预警。其中,大风预警更是在20分钟时间里从蓝色预警信号升级为黄色预警信号。与此同时,黑云迅速集结,厚厚的云层压顶,一场暴风雨呼之欲出。

随后,北京自西北向东南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局地有小冰雹。“此次天气系统具有移速快、风力强的特点。”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13时至17时,全市平均降水量3.4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房山南河,为27.3毫米。雷雨期间,本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8-10级短时大风。据气象部门统计,北京共有5个气象站记录到12级极大风速。其中,除海淀北安河站外,其余4站为高山站。极大风出现在丰台千灵山(海拔427米),为37.2米/秒,达到13级。

不过,这场急风骤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随着影响北京的雷雨云团减弱,本市先后于16时30分解除冰雹黄色预警信号,16时35分解除雷电蓝色预警信号,16时45分解除大风黄色预警信号。虽然来去匆匆,但这场雷雨大风天气给北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海淀区过程大厦附近,十多棵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不少停在路边的汽车被压,汽车玻璃被砸碎。地铁木樨地出口处,不少被大风刮断的树枝倒伏在地。从不少网友发布的照片来看,还有地方的电线杆被刮倒。

“昨天中午,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张家口地区出现了对流云团,其向北京移动的过程中迅速发展加强,由于水汽条件较差,降雨在下落过程中蒸发,造成空气加速下沉。与此同时,受低层切变线及地面锋面影响,昨天下午北京上空具备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同时由于高低空温差大,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进一步形成了出现对流天气的有利条件。”雷蕾介绍,这些因素最终促使北京出现了明显的雷暴大风天气。针对部分网友描述的北京出现龙卷风现象,雷蕾表示这种说法不实,北京虽然出现短时大风,但并没有出现龙卷风。

当气象台预报有强对流天气时,一般会出现急风骤雨或者雷电,这些统称为强对流天气。根据我国的风力等级划分标准,9级大风被称为“烈风”,风速可达20.8-24.4米/秒,可对房屋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而10级大风被称为“狂风”,平地离地10米处的风速可达24.5-28.4米/秒,能将树木连根拔起。气象专家表示,在强对流天气下出现大风并不少见,这反映出了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十分猛烈,但来的快去的也快。进入夏季后,这种强对流天气会时有发生。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预计今明两天北京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阳光依然占据主场,今天上午本市偏北阵风仍有6级左右,白天最高气温在29℃至32℃之间,市民外出仍需注意防风、防晒、防暑。(记者 赵婷婷)

对话

强对流天气车辆被树木砸中如何索赔?律师建议——

应确定树木管理方后依法索赔

5月30日下午,本市出现强对流天气,阵风达9-10级,山区局地达11级以上。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蓝色、大风黄色和冰雹黄色预警,提醒做好防范。狂风大雨导致许多树木被吹弯,一些大树甚至直接被强风吹倒,导致部分市民的车辆被吹倒的树枝砸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此,市民应该如何理赔?北京青年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罗思翔律师,请他就市民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北青报:当车子被树枝砸到,第一步该怎么办?要不要报警?

罗思翔:第一步应确保人身安全,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留证,记录车辆损坏程度及周围环境。如果现场有人员伤亡、车辆损坏比较严重,建议报警。警方到场后,可以帮助记录事故详情并提供事故证明,这对日后维权索赔将提供证据支撑和依据。如果不严重的话,可酌情直接找相应的责任方进行理赔。

北青报:不知道树木的管理责任方是谁,该怎么进行后续维权?

罗思翔:城市里或者小区中的树木都是有相应管理方的,可先向当地市政园林部门或物业管理处咨询,确认树木的管理责任归属。了解清楚责任方后,可依法向其索赔。

北青报:车辆停在室外的路侧停车场内,被树木砸中,该找谁索赔?

罗思翔:如果树木属于市政管理部门,应直接向市政园林部门索赔;如果停车场有明确的管理单位,或者是由私人公司运营,也可向其索赔。

北青报:车辆停在小区内的露天停车位上被损毁(日常给物业交停车费),该找谁索赔?

罗思翔:应向物业管理公司索赔。因为车主支付停车费意味着物业有责任保证停车区域的安全,如果物业管理疏忽导致损失,物业需承担相应责任。

北青报:如果没有购买全险,保险公司是否会理赔?

罗思翔:若没有购买车损险或全险,保险公司通常不会进行理赔。需要检查具体的保险合同条款对该类意外情况造成的车损是否有覆盖。

北青报:其他被风吹来的杂物(如电线杆被吹倒砸中了车、垃圾桶剐蹭了车子、楼顶的广告牌掉下砸中车辆等等)造成车辆损伤,该怎么办?

罗思翔:首先要进行证据固定,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详细记录损坏情况和相关杂物的具体情况。其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报警处理,尤其是涉及公共设施损坏,如电线杆倒塌或是造成人员受伤,或车损较为严重的情况发生时。接下来,要确认责任方并联系责任方索赔,如电线杆由电力公司管理,广告牌属于某个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如果已购买相应保险,要及时联系保险公司处理理赔事宜。

此外,如提前得知极端天气即将来临,建议广大市民最好将车辆停在离大树、广告牌、高楼等较远的地方,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提示

6月1日8时北京将正式上汛。汛期来临,尤其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强,广大市民应注意防范。

遭遇大风天气时:

建议避开“狭管效应”,走路、骑车时少走高层建筑之间的狭长通道,因为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在通道中会加大,有一定危险。

小心高空坠物,商家店铺要查看自家广告牌匾是否牢固,居民要自觉清理阳台,防止物品被风吹落;停车时最好停在离大树、广告牌、高楼等较远的地方,出行时不要紧贴老化的大楼或摆有杂物的居民楼行走。

谨慎开车,大风天气应尽量把车窗玻璃关紧,要与其他车辆保持比平时更远的距离;若驾驶货运车辆,要将装载的物资捆扎牢固,防止掉落砸伤行人。

及时撤离,要注意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系统造成损伤。

遭遇冰雹天气时:

应寻找遮挡物,遭遇冰雹来袭,要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没有合适的遮挡物,那么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

远离易碎品,躲避时要观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险物品,以免被砸到。同时注意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因为冰雹可能会砸碎玻璃,从而对人体造成损伤。

谨防触电,躲避时还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

遭遇雷雨天气时:

室内躲避,在家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并远离电源和金属物品等易导电物品。

户外避险,在户外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等,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在高楼平台、空旷地停留;不要站在大树下避雨,立即停止一切室外的水上活动。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